平臺經濟行業市場調研 平臺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22-12-08 11:48:00 閱讀:1500 編輯:admin 來源:市場調查公司
平臺經濟是指依托于云、網、端三個基本要素,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現代數字技術,支持撮合交易、傳輸內容、金融服務以及流程管理的新經濟模式。與傳統平臺企業相比,數字平臺在影響力、內容、速度和針對性等方面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可以有效提升規模、提升效率和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可降低成本、降低風險、降低接觸。目前,平臺經濟的業務日益豐富,其網絡效應與外部效應進一步提升;平臺運行規則的公共品屬性日益突出,主體更為多元;平臺經濟的發展速度迅猛,數字平臺領軍企業數量逐年增長,市場認可度逐步提升,亞馬遜、蘋果、騰訊、微軟等企業市值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壟斷是市場經濟的大敵,平臺經濟的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尤其離不開公平競爭的環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排除、限制了相關市場競爭,侵害了平臺內商家的合法權益,阻礙了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沒有公平競爭的良好生態,平臺經濟就會失去創新發展的強大活力。
平臺經濟行業現狀分析
平臺經濟是順應和牽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模式。創新是平臺經濟乃至整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和最關鍵因素。若無創新,競爭則是低層次的存量利益競爭。唯有創新成為發展動力,才能推動增量利益的競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平臺經濟本質也是一種信用經濟,信用才是關鍵。同時,平臺經濟也是互聯網經濟,傳統監管方式難以適應平臺經濟的新技術挑戰,要建立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為前提的數據共享平臺,構建新的監管機制,推進“互聯網+監管”方式的實施,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構建準確全面的信用信息系統,使平臺企業、商家、個體、政府數據共享聯通,完善監控機制,對平臺經濟實行全鏈路監管。
目前,我國平臺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是好的、作用是積極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些平臺企業發展不規范、存在風險,平臺經濟發展不充分、存在短板,監管體制不適應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在“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篇中,已經提到要“促進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平臺經濟正逐漸成為引領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在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支持平臺經濟發展作用下,我國平臺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到2021年,我國市場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數字平臺企業約197家,Top5數字平臺市場價值規模已超過20031億美元,總價值規模超過3.5萬億美元。一方面,平臺經濟領域創業活動活躍,新的獨角獸級數字平臺企業(10億~100億美元)數量在不斷增長,這些獨角獸級平臺也在加速成長為大型數字平臺企業(100億美元以上),發展過程展現巨大創新活力。
另一方面,業態上平臺經濟在多領域發展活躍。其中,電子商務領域平臺企業數量最多,是平臺經濟占據主導性的領域;金融科技、數字媒體、本地生活、物流等領域平臺數量均超過了20家,發展較為活躍。從市值占比來看,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絡處在第一梯隊,兩者合計占比超過平臺經濟總價值的一半。其次是金融科技、本地生活和數字媒體,占比均在10%左右。從發展趨勢來看,醫療健康、本地生活發展最為迅速,市值增長率均超過100%;電子商務、物流、社交網絡、搜索引擎、金融科技等領域也保持高速發展,增長率均在40%以上。
用好平臺經濟先發優勢,抓住數字化改革的契機,加快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要支持平臺經濟創新發展,著力構建有活力、有創新力、有競爭力的制度環境,大力支持平臺經濟新技術應用、新業態融合;加強平臺經濟開放合作,強化國際技術交流和研發合作;健全規范發展治理體系,制定強化競爭政策實施意見,推動市場化、法治化、數字化協同創新監管,走出一條平臺創新監管、防止無序擴張特色路。
我國平臺經濟總體態勢向好。但在快速發展中風險與隱患也逐漸累積,危害不容忽視,依法規范刻不容緩。強迫實施“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掐尖并購”、燒錢搶占“社區團購”市場、實施“大數據殺熟”、漠視假冒偽劣、信息泄露以及實施涉稅違法行為等問題必須嚴肅整治。其中,強迫實施“二選一”問題尤為突出,是平臺經濟領域資本任性、無序擴張的突出反映,是對市場競爭秩序的公然踐踏和破壞。
平臺經濟行業前景分析
平臺化是引領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物聯網為主導的平臺經濟,是基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之上的新型經濟模式。通過搭建產業互聯網平臺、構建新應用場景,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為驅動,促進現有產能的共享、整合和升級,進而激發大量的創新創業活動,帶動新經濟的爆發式成長。在平臺經濟日益繁榮的背景下,助推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積極部署物聯網項目,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加速了平臺化轉型,在以管道層面為代表的多個層面增長速度較快,頭部物聯網平臺企業年平均增長率超過50%。
另外公有云IoT物聯網平臺因其低成本、易上手、高可靠等好處而被市場決策者廣泛認可,以亞馬遜、阿里云等為代表的云計算巨頭紛紛從“云-管-邊-端”各層次構建物聯網基礎設施,產品矩陣包含物聯網操作系統、IoT物聯網平臺、邊緣計算平臺、IoT應用開發平臺、IoT安全服務、物聯網市場等。在行業龍頭不斷加碼跟進背景下,預計2022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可達30580.2億元,未來隨著“新基建”的加快推進,物聯網終端數將會呈現較快增長勢頭。
此外,重點突破以產業互聯網為主導的平臺經濟,從研發、制造、采購、營銷、服務等環節做數字化升級,打造“平臺-場景-生態”的產業模式,形成包括共享研發設計、共享制造、供應鏈服務、智慧能源管理、集成后服務等不同價值環節的平臺經濟,培育更多平臺型企業和根植性產業生態。
具體來說,一是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助推企業上云和數字化轉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依托市場交易平臺和銷售渠道網絡建立平臺經濟,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服務化升級,形成一批適應未來場景的高端制造產能,形成產業新產能;二是通過平臺經濟的協同和開放式創新機制,提升產業市場供需匹配效率,構建產業新鏈條,帶來個性化創新和多樣化創新,培育產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