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rxp5p"></form>

<address id="rxp5p"><th id="rxp5p"><th id="rxp5p"></th></th></address>

<sub id="rxp5p"><dfn id="rxp5p"><menuitem id="rxp5p"></menuitem></dfn></sub>
<address id="rxp5p"></address>

<address id="rxp5p"></address>

<noframes id="rxp5p"><form id="rxp5p"><th id="rxp5p"></th></form>
<address id="rxp5p"></address>

<address id="rxp5p"><nobr id="rxp5p"><meter id="rxp5p"></meter></nobr></address>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IPO資訊 > 正文

海歸博士赴港IPO,早期VC「凈賺」8億

時間:2024-09-09 09:13:00 閱讀:869 編輯:admin 來源:市場調查公司

9月5日,宜明昂科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8.6港元/股,開盤價為21.2港元/股,開盤價較發行價上漲13.98%。開盤后呈現上漲的趨勢,股價最高達22港元/股,市值最高達82.1億港元,隨后有所回落,截至9:37分,股價為21.1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3.44%,市值為78.75億港元(折算為人民幣73億元)。

作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宜明昂科致力于開發腫瘤免疫療法,其擁有的基于先天免疫的14款候選藥物的管線,能用于治療多種血液腫瘤和實體瘤等。其中,正在進行的臨床項目有8個。

成立8年間,宜明昂科在創新藥賽道頗受一級市場關注,在獲張科領弋、禮來亞洲、國科嘉和等20余家機構青睞后,估值更是從2016年3月的0.71億元,飆至2022年的8.29億美元,漲超80倍。

而現在這家創新藥屆的風投寵兒,從張江走到了港股,故事也開始了新篇章。

1、海歸博士二次創業,8年跑出一個創新藥IPO

宜明昂科的故事,還得從創始人田文志講起。

田文志出生于河南開封,在河南醫科大學(現鄭州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生畢業后,他曾留校做起了老師,后受到出國潮的影響,他又來到美國北岸大學醫院進行博士后培訓,此外還在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研究克隆參與B細胞功能的c-Rel調節基因多年。

畢業后,田文志在一家主要從事抗腫瘤抗體藥物研發的公司擔任首席研究員,負責研究針對新型腫瘤靶點的單克隆抗體藥物。

直到2009年,他回國到杭州參加一個留學生交流會,接觸到了國內一家化學原料藥企業,恰逢該企業有想法進軍國內的生物醫藥領域,加上田文志多年在免疫領域的鉆研,雙方一拍即合,自此開啟了田文志的回國創業之路。

2011年,47歲的田文志來到張江,先是共同創辦了主要從事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新藥研發的華博生物,擔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但由于投資方做原料藥、仿制藥起家,而長期在研發一線的田文志更想做新藥。最終田文志選擇離開華博生物,在篤定做創新藥研發的理想下,2015年6月于張江再出發,自己出資200萬成立宜明昂科。

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癌癥療法,腫瘤免疫能通過刺激和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致力于開發新一代腫瘤免疫療法,8年來宜明昂科圍繞著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多個潛力靶點布局了一系列產品,包括以CD47(一個關鍵的巨噬細胞檢查點)為靶點的融合蛋白和多款雙抗,以及CD24(一款先天免疫檢查點)、CD70創新靶點在研藥物等十多款創新候選藥物,及8個正在進行的臨床項目。

而CD47靶點作為近年來的熱門賽道,自然也讓田文志帶領的宜明昂科備受資本青睞。

截至IPO前,宜明昂科已獲得禮來亞洲、張科領弋、理成資產、洲嶺資本、大灣區基金、張江科投、朗盛投資、貞吉資本、陽光人壽、國科嘉和、創東方投資等知名機構的投資,于2017年至2022年共計完成6輪融資。

IPO后,創始人田文志持股18.8%,禮來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1.70%。按照上市后市值為73億元計算,現年59歲的田文志身家為14億元。

2、早期資方“賺”8億元,第三大股東投資版圖顯現

判斷CD47和CD24靶點具備良好的前景后,眾多投資人選擇拿錢支持宜明昂科。但這其中,最早發現宜明昂科的伯樂,還屬其三大股東張科領弋。

對宜明昂科2500萬元的Pre-A輪投資,是于曉勇帶領張科領弋的首次出手,也正是這筆出手,讓張科領弋在6年后收獲了一個創新藥IPO,獲得了近8億的投資回報。

據招股書,張科領弋2017年以2500萬元投資獲得了35%的股權,認購了120.6萬注冊資本。2018年4月,張科領弋升帆以2500萬元轉讓29.4萬元注冊資本給龍磐資本、崇德創投、原創客投資、朗盛投資、眾海嘉速及理成投資。

隨后在2021年4月,張科領弋升帆第二次進行股權轉讓,以5000萬元的對價轉讓9.555萬元注冊資本給Granite Peak和蘇州禮康。

通過兩次股權轉讓,張科領弋共計套現75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張科領弋思齊在B+輪融資中又認購12.3429萬元注冊資本,經計算認購總額為1002.24萬美元(約7286.64萬元)。

從張科領弋思齊所認購的宜明昂科注冊資本的價格來看,基本和張科領弋升帆兩次股權轉讓所得的對價持平。

IPO后,按照宜明昂科市值73億元計算,張科領弋11.34%,所持股份價值為8.27億元,減去最初投資宜明昂科的2500萬元,張科領弋“凈賺”8億元。

而這家宜明昂科上市背后最為受益的資方,隨著宜明昂科成功登陸港交所,其投資版圖也開始顯現。

張科領弋作為張江本土創投基金,創始合伙人于曉勇為前張江科投投資總監,主要聚焦張江高科技園區早中期生命科技領域投資。

截至目前,管理基金達7個,公開投資事件為20筆,其中除宜明昂科外,在創新藥方向,張科領弋還投資了璃道醫藥、軼諾藥業、洛啟生物、領泰生物、賀普藥業、領諾醫藥等企業,此外,張科領弋在醫療器械上也有所出手,譬如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系統研發商紐脈醫療,甚至還于2022年拓寬至AI賽道,投資了專注視頻智能分析和時空數據管理的新一代AI中臺公司閃馬智能。

不難看出,創新藥是張科領弋的核心投資方向。

也正因此,使得“死磕”創新藥物研發的田文志,尤其對CD47靶點這一當時尚不為業內所熟知的靶點開展蛋白新藥研發的技術自信,使得宜明昂科順利成為張科領弋的投資標的,從0到IPO進行陪跑。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創新藥的未來很美好,但“從0到1”研制出一款創新藥絕非易事,對宜明昂科來說亦是如此。

招股書顯示,宜明昂科現時并無產品獲準進行商業銷售,且并未自產品銷售產生任何收入。故而于往績記錄期間,尚未盈利,且有經營虧損。

于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公司分別確認收入510萬元、50萬元及7.3萬元,收入來自于2019年與一名獨立第三方簽訂的技術轉讓協議項下的授權許可費、銷售細胞株及其他產品以及提供檢測服務。

同期凈虧損分別為7.329億元、4.029億元及1.118億元,2年多凈虧損總額達12.476億元,主要由于持續的研發投入及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等影響。從2021年開始,宜明昂科在研發上的投入累計達到約5.28億元,但也因為高額的研發投入,擁有了28項已授權專利和25項專利申請。

在全球多個開發CD47靶向分子的藥物研發企業中,宜明昂科是僅有的兩家在單藥治療臨床試驗中觀察到完全緩解(CR)并具有良好耐受安全性的公司之一。作為國內*進入臨床的SIRPα-Fc融合蛋白,宜明昂科核心產品IMM01預計將于今年底進入臨床Ⅲ期關鍵期,具有Best-In-Class的潛力。

這意味雖然宜明昂科尚未商業化,但IMM01有望率先沖向市場,獲取豐厚收益。

全球范圍內尚無獲批的先天免疫檢查點靶向療法,預示著一個規模巨大且尚未被挖掘的全球市場。田文志相信,在未來5到10年,中國的生物醫藥領域,尤其是新藥研發領域,會有更可觀的前景。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政策、人才、資金的支持,中國創新藥發展環境發展會日益成熟,更多資方也會涌入其中推動這一股創新熱潮。

QQ在線咨詢
給我們留言

咨詢電話

0755-88990007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