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超過一半的券商凈利潤翻了一番,自營成為亮點
時間:2023-05-24 11:55:00 閱讀:1218 編輯:admin 來源:市場調查公司
截至5月7日,上市證券公司第一季度報告已全部披露?!敦斀洝酚浾甙l現,僅就母公司凈利潤而言,11家公司扭虧為盈,10家公司同比增長300%以上,2家公司增長1500%以上。如果計算扭虧為盈的公司,超過一半的上市證券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翻了一番。其中,增長較大的主要是中小型證券公司,2022年業績下滑較為明顯的證券公司也在今年第一季度迎來了較大的業績改善。
在頂級證券公司中,海通證券取得了最大的進步,其凈利潤在2022年連續下降7至10位,今年第一季度又回到了該行業的第四位。2022年,中信建設投資今年第一季度業績持續改善,凈利潤再次上升至行業第五位,與海通證券僅100萬元。
縱觀各業務線對券商業績提升的貢獻,自營已成為主力軍。自營投資收益的大幅下降被認為是2022年券商業績普遍冷淡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今年第一季度,隨著資本市場的復蘇,券商自營投資收益普遍提高,為券商整體業績提升做出了顯著貢獻。
以第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增長較大的東方證券為例,第一季度的投資收入從2022年同期不到1000萬元增加到7.9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增加了525.67%至14.28億元,距離行業前十只有三個位置。2022年,自營收入同比下降23.15%,整體凈利潤也下降43.80%。
一季度券商業績普增
證券公司今年披露的2022年年報和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大多呈現“一冷一熱”的局面——收入、凈利潤等主要財務數據,2022年普遍下滑,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復蘇。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2022年證券公司經營數據,2022年全行業140家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比2021年下降21.38%和9.7%。
但從券商第一季度報告來看,大部分券商業績下滑已停止,部分券商業績明顯復蘇。
據《財經》記者梳理,從歸母凈利潤來看,今年一季度排名前十的券商是中信證券(54.17億元)、華泰證券(32.45億元)、國泰君安(30.41億元)、海通證券(24.34億元)、中信建投(24.33億元)、招商證券(22.60億元)、中金(22.57億元)、中國銀河(22.49億元)、廣發證券(21.57億元)、東方財富(20.29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以54.17億元排名第一,華泰證券以21.72億元排名第二。
海通證券是頭部證券公司中排名提升最快的。2022年,其凈利潤一度降至行業第十,只剩下51.96億元,不到2021年的一半。今年第一季度,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同比增長62.24%至24.34億元,接近2022年總利潤的一半,也上升至行業第四,2019-2021年繼續排名行業第二。
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排名緊隨海通證券之后的中信建投,是為數不多的2022年業績較好、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持續增長的券商之一。2022年,中信建投實現營業收入298.72億元,同比下降7.72%,優于行業平均13.66個百分點。其中,投資銀行業務逆勢增長2.96億元,同比增長5.6%,在券商行業排名前五。今年第一季度,中信建投業績再次提升,以歸母凈利潤為例,以57.78%的同比增長率排名前十。
近年來,中信建投在龍頭券商中業績排名明顯提升。以營業收入為例,2019年仍以136.93億元排名行業第13位,2020年營收增長近百萬元排名第九,2021年再排名第一至第八,2022年再排名行業第五。
經過2022年收入、凈利潤33.34%和39.85%的下降,前十大券業??蛧抛C券今年一季度業績大幅提升。從歸母凈利潤來看,130.42%的增長幫助其躋身行業第12位,成為前12家券商中唯一增長率超過100%的。
申萬宏源也因2022年業績大幅下滑而錯過前十名,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大幅回升。2022年,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下降了70.32%,行業排名也下降到了第14位。然而,今年第一季度,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增加了87.77%,排名第11位。
自營業務增長提振業績
今年以來,龍頭券商業績普遍提升,大部分中小券商也迎來了主營業務數據的穩步提升。而且由于中小券商基數相對較小,其業績增長往往大于龍頭券商。
根據《財經》記者的梳理,就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而言,上市券商中有11家扭虧為盈。除東方財富和華林證券下跌,金龍股份持續虧損外,其余均實現正增長,排除2022年頭部券商和逆勢增長的方正證券等個別中小券商,其余券商增長100%以上,10家增長300%以上,4家增長500%以上。;與2022年同期相比,長江證券和太平洋證券的增長率超過1500%。
具體來說,天豐證券、長城證券、國元證券、華西證券、東北證券、西部證券、紅塔證券、西南證券、江海證券、湘財股份、國盛金控等11家證券公司在截至5月7日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的證券公司中,扭虧為盈。排除上述數據后,第一季度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0%以上的公司有17家,行業前十的證券公司是長江證券(1522.01%)、太平洋(1503.35%)、東興證券(628.25%)、東方證券(525.67%)、工業證券(430.09%)、中泰證券(424.00%)、東吳證券(412.84%)、華創陽安(396.97%)、國金證券(380.09%)和國海證券(333.19%)。
長江證券第一季度歸屬于母親,凈利潤增長率為1522.01%,主要得益于公允價值變動收入的大幅改善。2022年第一季度虧損7.56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利潤7.05億元,主要得益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入的增加。但長江證券的投資收益并未改善,第一季度虧損0.56億元,2022年同期仍盈利0.56億元。
投資收益的下降也是2022年收入和凈利潤分別下降26.10%和36.65%的主要原因。2022年,長江證券自營業務虧損8.35億元,絕對虧損在披露年報的券商中排名第二。
第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增長1503.35%的太平洋,2022年業績也不樂觀,凈利潤虧損4.63億元。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太平洋總結了凈利潤虧損的原因:資產減值準備和預期負債的計提、部分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終止和確認。營業收入下降總結為三點:一是受市場整體環境的不利影響,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下降;二是股權投資損失;三是股權融資業務和債券承銷業務進展未達到預期,導致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下降。
2022年,東方證券、中泰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的業績也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明顯改善。
一些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從2016年至2018年資本市場低迷和經紀業務數據來看,經紀尤其是中小型經紀業績下降較為常見,對公司本身的整體影響相對有限,關鍵是隨著資本市場的復蘇,實現業績的可持續快速改善,如果資本市場反復沖擊能保持一定的抗周期性,通過寒冷的冬天到達春天。
根據今年第一季度報告的數據,隨著資本市場的復蘇,大多數證券公司的業績有了顯著改善,但一些證券公司未能實現他們的愿望。例如,華林證券第一季度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下降了57.59%。
華林證券第一季度業績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投資收入和投資銀行業務費用凈收入的下降。前者從2022年同期0.65億元降至0.37億元,跌至40%以上;后者從0.53億元降至0.11億元,只剩下20%;總收入下降0.70億元,占總收入下降的80%以上。
但華林證券2022年業績優于行業平均水平,證券行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下降21.38%、在9.7%的情況下,華林證券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只下降了3.94%,營業收入上升了0.17%。今年第一季度降低華林證券經營數據的自營業務是2022年收入逆勢增長的關鍵。2022年,華林證券實現自營收入1.4億元,比2021年增長近1億元。2022年華林證券的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3.98億元和4.65億元。
無論是2022年券商業績的普遍下滑,還是今年第一季度券商業績的顯著提升,自營業務都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今年第一季度,上市券商總利潤近500億元,2022年同期虧損。2022年,只有平安證券、方正證券、東方財富等少數券商實現了自營投資收益的正增長。